close
主計處最新調查,國內約三成二(推算高達一百九十萬兩千人)的四十五歲以上中高齡民眾,對養老經濟來源毫無規劃;而且現代父母很辛苦,退休前養孩子,退休後還要帶孫子。
經建會初估,國內婦女平均只生一個,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,顯示現代人很難指望子女奉養,如何規劃有尊嚴的老年生活是首要之務。
大多數人都很困惑,準備多少錢養老才夠?主計處調查指出,去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的平均工作年資將近四十五年,國人從進入職場到退休,約可籌到八百二十萬元左右的退休金,大致可應付基本退休生活。
主計處還發現另一趨勢,即使退休養老經濟沒問題,也得面臨「退休前養子女,退休後帶孫輩」的辛勞。主計處發現,四十五到六十四歲民眾仍得負擔子女生活費的比率高達七成六,而退休後幫忙帶孫子女的比率竟高達六成一。
官員分析,由於現代人晚婚,又生得少,年輕人不婚的比率愈來愈高,使得不少人一直得照顧子女到退休;好不容易盼到兒女成家,卻因為子女們工作忙碌、保母費昂貴,不管願不願意,繼續照顧孫子輩幾乎跑不掉 。
不過,調查也指出,愈來愈多的銀髮族,不願意長期過這種「夾心餅乾」的生活,去年四十五到六十四歲的中高齡者,雖有四成八左右未來希望與晚輩同住;但也有約四成的人只想跟配偶同住,安享退休生涯。
貧窮真會百事哀,台大醫院老人醫學部詹鼎正醫師指出,臨床發現,收入低的老人,較有憂鬱傾向,憂慮三餐,怕生病,看病更要花錢,陷入惡性循環。因此,養老要及早規劃。
【2009/09/18 聯合晚報】
全站熱搜